上周末,大四学生张祥终于敲定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市区一家小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在大学学了四年广告专业,最终却只找到一份中职学生都能胜任的工作,不少亲友觉得有些“屈才”,但张祥却很坦然:“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找工作很难一步到位。先找份事做养活自己,还能积累社会经验,今后找好工作有的是机会。”
当前,距离7月份学期结束仅有两个多月时间,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们正忙着叩响职场大门。记者采访中获悉,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就业心态渐趋理性。
求职季大学生“赶场”正忙
当前正是应届大学生的求职季,不少大学生正忙着在各地举办的招聘会上来回奔波。“春节以来我赶了6场招聘会,在网上发送的简历有好几十份。”我市某高校大四学生于清告诉记者,据她了解,班上有同学甚至已经参加了十几场招聘会,“只要听说周边地市有招聘会都会尽量赶过去,有的同学把合肥、马鞍山、南京、杭州等周边城市跑了一个遍。”
“广撒网”体现出大学生尽快找到一份工作的迫切愿望。安师大新闻专业大四学生李俊说,今年春节过后,除考研成功的同学外,其他同学都忙着四处“赶场”参加招聘会,进入4月份以来,还未落实工作的同学心里更加急切,不少心急的同学干脆跑起了人力资源市场。
应对压力降低期望值
得知有几名本科生要应聘前台接待人员的职位,我市某物业公司招聘人员许先生有些诧异:“考虑到就业后的稳定性,我们这个职位是专门针对专科生设立的。”听到这一答复,前来应聘的本科生小林脸上流露出失望表情,但仍在努力为自己争取着机会:“我能胜任这份工作,也愿意从基层做起。”
采访中,小林告诉记者,今年2月份以来,中文专业的她跑了好几场招聘会,发现与自己专业挂钩的几乎只有文员和行政助理两个职位,而且竞争者众多,投了几份简历都石沉大海,“这家物业公司比较知名,有上升空间,我想先进去从文员做起,以后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升职。”
小林的选择并非个例。面对就业压力,不少人降低了就业期望值,打算先通过工作积累经验,再寻求上升空间或其他求职机会。
“先就业”成普遍心态
从“找一份好工作”,到“能找到工作”,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大学生的求职心态正在发生变化,“先就业”成为一种普遍心态。
我市某高校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小许的理想是做一名新闻人。上月中旬,小许和一家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打算毕业后前去做行政助理。“家里人一直劝我‘骑驴找马’,先找一份工作做着。再密切关注周边地市媒体招聘的信息,有机会就跳槽。”小许说,他会坚守自己的职业梦想。
理性的就业心态下,应届毕业生对薪水期望值并不高。“2000块钱以上,够我租房子吃饭就行了,今后再慢慢找待遇更好的。”大学生小武说,他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要求就是能养活自己。已经在芜湖找到工作的于清告诉记者,公司给她的试用期工资是2200元,试用合格后3000元,这个数目已经让不少同学羡慕,“据我了解,班上大多数找到工作的同学待遇在2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