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逼近700万,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17.8万人,与去年相比并未没有增加,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上海多数高校的普遍签约率只有2成。一方面是就业的“冬天”可能已来,一方面不少毕业生还在慢慢挑单位。
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负责就业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现在各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原因,今年招聘企业的岗位总需求量与前两年相比下降,直接影响到毕业生就业情况。传统制造业都在转型,外贸行业整体不景气,中小企业、外资的招聘吸纳能力降低,使得高校管理类、外贸类、制造业等相关专业的就业遇冷,但计算机相关专业、信息类以及金融等行业的刚性需求还存在。
“90后”就业嫌累想等更好的
“现在‘90后’毕业生由于家境大多不错,多数希望工作轻松点、工资高点”
日前,在一所高校的招聘会上,来了50多家企业,但前来应聘的学生并不多,老师都在那里干着急。一位男生拿着简历挨个儿展位看,神态轻松,“招聘的企业都不合意,再等等看吧。去年开始就有很多用人单位都到学校来招聘,我参加了多场,投了十多家,也有三四家有意向接受我。”但他却没有急着签约,“再看看,现在还早,就不用那么着急。说不定还有更好的。”
眼看就要毕业,求职大事未解决,本市某高校毕业生小刘很焦虑。“但是,总希望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我室友签约的工作月薪6000元,我各方面能力也不比他差,总归也要找个差不多的,薪资不能太低,工作也不能太累。”小刘将自己的求职目标定在了大型国企或者知名外企。看到招聘会上出现的一些民营企业,小刘并不愿意投简历。上海财大就业办主任谭予絮表示,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老师很着急,但是有的学生要求始终不肯降下来,希望工作“有钱又有闲”,“说是无业可就,有时候却是有业不就”。上海电机学院就业中心主任邱聘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一家通讯业的大企业来校招聘操作员,月薪4000元左右,很多学生嫌要三班倒,拒绝应聘,但现在后悔想要再去,但已经没机会了。“现在‘90后’毕业生由于家境大多不错,多数希望工作轻松点、工资高点,但这样的就业心态不利于就业。”
单位少了,要求高了
外企校园招聘、历年“大户”的需求均减少,招聘形势不容乐观
“去年春节后,来招聘考研失利学生的企业还很多,但是今年明显少了。”上海某高校就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这一届毕业生市场的招聘形势就不是太乐观,去年9-12月,来该校招聘的企业岗位数同比下降了30%,有企业暂停招聘,有的则干脆不招。
“主要还是和大环境有关,经济存在着不确定性,很多企业都在观望。”中智上海招聘服务中心经理朱诗勃告诉记者,目前看来,外企校园招聘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在行业方面,往年的“大户”――金融业和制造业今年的招聘需求相对减少。上海电机学院邱聘说,宝钢往年一般有200人左右的招聘需求,今年还没消息。大众今年只在上海招100人,而去年是300人。尽管就业形势不乐观,但通过学校努力,现在提供给学生的岗位总数还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但很多毕业生还没意识到就业的形势,嫌招聘企业差、工作累而拒绝。
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的工作也明显难做了很多,“企业的招聘急切度不高,以前都是企业来问我们:‘人找到了吗?我们要马上面试。’现在则是我们推荐好了,还要盯着企业,‘这个毕业生还不错,打算什么时候安排面试?”
朱诗勃表示,一些高校培养专业与实际就业的脱节,也导致一些专业成为校园招聘的冷门。“特别是一些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岗位,比如行政,企业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熟手,本来岗位就少,对应届生有需求的就更少了。”企业招聘岗位减少,使得一些已经找到“东家”的毕业生不敢轻易跳槽。一位高校就业负责人表示:“企业一般会按照往年的违约率,做相应的招聘计划,比如企业打算招10个人,可能会发出12份of-fer,但是今年所有学生都接受了offer,而且签约后也没人违约。”这样一来,企业的实际招聘数超过了计划数,就可能会挤占掉明年的招聘名额。
二本学生就业压力大
某二本院校签约率目前还不到20%,比去年低了4个百分点
就业压力面前,名校的优势显现了出来。本市某二本院校的一位就业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招聘确实比去年难。该校的签约率目前还不到20%,比去年低了4个百分点。
不过,记者从复旦、交大、财大获悉,学校目前的签约率总体上仍基本与往年持平。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刘金华说,目前该校本科生签约率和去年相当,研究生来领取就业协议书的人数还比去年多了两三百个。
朱诗勃则分析说,企业招聘岗位少了,供大于求,使得就业市场水涨船高,“我们接到企业的招聘要求中,有很多就明确指明要名校的毕业生”,这样一来,二本市属高校毕业生受到的就业压力可能会比较大。但是,朱诗勃表示,有些岗位实际要求并不高,却要招名校、高学历的毕业生,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人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