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成功人士愿意把自己创业之初的启动资金比作第一桶金,那么对于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报酬或许可以称为“第一桶水”————“水”是薪水的水。时下,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这些初入职场的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第一桶水还满意么?
跳槽只为心中企望的高度
毕业于天津某院校的黄君在校时学的专业是广告设计,已经毕业快两年了。这两年内,他换了3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做了7个月,第二个只有3个月,目前的工作对于他来讲只是差强人意。黄君说,其实还在学校的时候,他就知道好工作很难找,之所以还要频繁地更换工作,是因为原先的工作并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当问到薪酬时,他说,现在,他月收入已从1500元涨到3000元,与他的最低期望值还差1000元,他还在找机会跳槽。
其实,根据天津市的普遍工资水平,客观的说,黄君的收入水平还是不错的。应该承认,天津的整体工资水平并不是特别高,所以不少家在天津,上学也在天津的学生试图去外地就业。
留下来还是离开?
某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的小文眼下就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同样的一家外资超市,同样的一个职位,在北京的店要比在天津的店每月收入多两倍多,这看起来十分有诱惑力。但是,北京的生活费用比较高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还有安全问题,还有亲情,还有爱情……父母和男朋友都不同意她去北京,小文自己也很迷茫。天津人有恋家的情结,不少毕业生最终放弃了在外地拿到高薪的机会。
期望薪金真的很难写啊!
年轻的公务员这样说
公务员是目前高校学子们钟情的又一个就业岗位。那些已经幸运地成为国家公务员的毕业生又是怎样看待这个铁饭碗的呢?在青岛读完大学的李晨毕业后就考进了天津某区区政府工作,已经快半年了,他的看法也许比较典型:“很多人羡慕我们,但我觉得也是一般,收入不高,工作也不轻松,我觉得压力还是很大的”,他这样讲到:“你看,按照政策的规定,扣除了公积金等,我们的工资大概也就在千元左右。可是,工作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还说什么一杯清茶一根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我们的绩效考察非常严格,任务紧急的时候,加班到十一、二点是常事……但是,家里人都很满意。我呢,想想也就算满意了,至少福利制度很健全。”
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
继近几年来大学生面临就业难之后,2004年的毕业生们又遭遇了降薪寒潮。一份调查显示,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比去年降低了25%~30%。根据某知名网站的预测,2004年的大学毕业生年薪约1.6万元(不算年底分红),即平均每月1333元,这个数字低于2003年。沉重的就业压力之下,外地甚至出现了“无薪求职”、“零工资就业”这样极端的例子。不少毕业生在经历求职的艰辛之后,渐渐降低了要求,不再坚持自己理想中的薪酬水平。
日前,国内另一家知名网站发布的“对所找到的工作的满意度”的民意调查显示:10 %的人很满意;50%的人觉得还可以;完全不满意者仅占3.2%。这个结果又可以用差强人意来概括。
X险X金少了还真不行
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表示,他们面对用人单位时,不再是单一的考虑目前的待遇,而更多的想到未来发展。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大学生们将社会保障等项目作为择业的重要标准,在招聘会和面试中最常听到的就是“X险X金”。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目中,福利和保险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工资待遇。大学生们普遍感觉到,工作单位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就算工资很高,也感觉心里不踏实。
专家建议:不要盲目跳槽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当前,频繁地跳槽在新毕业的大学生中再也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确实找到了心目中比较理想的职位,但也有的毕业生在匆忙地换工作中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对前途感到迷茫。一家国企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想告诫新毕业生:频繁跳槽绝不是好事,不仅会消耗自己的心力、物力和财力,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守信用、没有责任感的印象,毕竟用人单位培养任何一个人才,都要投入大量成本。初入社会,大学生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因此,不应过分计较岗位和待遇。应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实现从“人手”到“人才”的转变。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没搞明白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之前,最好不要盲目跳槽。
求职过程中要全面比较薪酬
此外,有关专家还建议新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进行薪酬比照时,应充分考虑几个重要因素。首先是薪酬调查数据采样的差异,由于薪酬调查机构多,调查时样本口径不一,数据难免存在差异,参考时要注意甄别;二是薪酬水平的地区性差异,当前我国各省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有差异,工资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天津的整体收入水平并不是特别高。其次是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工资水平与结构的差异,目前各统计机构所提供的薪酬水平的数据大多是基本行情,求职者在面试洽谈时,还是要考虑行业具体情况,如国企与外企的薪酬水平就有很大不同。此外,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结构不同,有些企业工资水准虽然不高,但福利、奖励及培训制度完善,个人的实际收益就比较大,所以,求职者在求职洽谈时要全面权衡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