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水泵、阀门人才网! 找回密码 网站地图
泵阀人才网
  您当前的位置:人才首页 > 职场资讯 > 资讯详细
博士后流动站成就业中转站 部分专业招生难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11/3/2 16:14:28  访问数:633

50多岁的王先生还记得,当年自己的同学里出了个博士后,这个名头令他非常景仰,“我以为这应该是人生能拿到的最高学位了。”

  如今,王先生的儿子已经博士毕业,选择留校做博士后,但这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王先生也明白了,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获得博士学位后,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只是一种身份和经历,但待遇并不高。

  不过,与街坊邻居说起儿子的博士后头衔时,他往往还能收获不少羡慕和称赞;但在儿子小王的心里,这一头衔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已成为“就业中转站”的代名词。

  找不到工作,就先做博士后吧

  小王的师兄师姐中,有好几位博士毕业后进入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他们的工作,与读博时没有太大的差别:住宿舍,在课题组做课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报到……一边做科研,一边寻觅工作机会。

  不久前,一位在流动站工作了3年的师姐找到了一份教职,随之离开;还有人则在继续等待,等着有高校需要相关方向的教研人员。

  王灏从本科起就一直就读于一所“985”高校,专业是材料科学。对他来说,发论文不是问题,“我们专业的要求是两篇SCI论文,影响因子总和在4以上,随便表征表征、测试测试,数据改好看点,就能做出一篇新的文章来,导师帮帮忙就没问题了。”

  但是,王灏对自己的困境看得很清楚:“我们做的东西可以说没有实际意义,也就是说,没有与我们专业真正对口的工作。”他的本科同学大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硕士同学“改行还来得及”,找到与专业方向相近的研发岗位也不太难,而读到博士,“再转行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对于像王灏这样的理科博士生来说,多数情况下出路只有一条——当老师。然而,与博士数量大幅增加相对应的是,很多高校的教师已趋饱和,一流高校也多注重引进拥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如果暂时找不到单位,就只能在博士后流动站里,边做边等。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面临与王灏相同困境的博士生不在少数。在高校的理工科专业中,理学侧重理论研究和科学培养,利于深造;工学则侧重技术应用。像王灏这样的理科生,研究的是“上游的上游”,是基本理论问题,换句话说,他学的所有知识,在任何一家企业都“用不上”。

  “现在留校已经不可能,想去二类大学都很难了,不是学历不够,是人家根本不缺人。”吉林大学化学专业的小徐告诉记者:“因为找工作难,导师会说‘要不然你留下来做几年博士后吧’,或者是‘你去××老师那里做博士后吧’。××老师就是导师在圈内的朋友,其实就是给对方介绍一个廉价劳动力,一种熟练的还算廉价的科研劳动力。”

  在湖南大学已经做了两年博士后的刘翠(化名)透露,自己的收入每月大约在四五千元,申请到项目的话,还会有一些额外的经费,“养活自己足够了,但当初读本科和硕士时的同学,月薪上万的已经很常见了。”

  读了博士,找工作反而更难了

  1978年,18名学生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入学;至2009年,这个数字是24.63万人。1981年,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151个,2007年达到34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达1739个。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

  然而,随着博士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博士学位似乎也越来越不值钱了,比起本科生和硕士生来,他们找工作甚至更难。高校里普遍流传着“博士生不如研究生、研究生不如本科生”的顺口溜。

  小金8年前从一所重点大学本科毕业,轻松找到了一份杂志社的工作,工作3年后,她怀着不断“充电”的想法,辞职考上了财务管理的硕士生,并选择了硕博连读。没想到的是,如今已近30岁的她,找工作却比本科毕业时要费劲儿多了。

  在屡屡碰壁后,小金终于发现,用人单位担心她在工作不久之后就要结婚生子,即使她不断解释说几年内没有结婚的打算,对方仍愿意选择更年轻的应聘者。“女生求职本来就处于劣势,上了年纪的女博士就更没人要了。”她苦笑道,其实结婚对她而言更是八字还没一撇。

  除了年龄大,就业面相对狭窄也是造成博士生工作难找的一个原因。

  据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调查,有43.9%的博士生毕业后选择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加上去科研院所的10.8%和做博士后的2.9%,总共有接近60%的博士生在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教学科研岗位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博士生要想在高校谋一个教职,只能往下走,去比自己毕业院校层次低一些的高校。

  武汉大学生物专业的刘宁(化名)说,自己所在专业学生多、就业难,很多博士选择了去二流学校任教,“二流学校的待遇比一流学校要高,独立学院则更高,甚至给配偶安排工作乃至提供住房。相比较而言,一本学校很难进,进去了也需要奋斗很多年,只有评上副教授、教授了,才能慢慢拿项目,拿科研经费。”

  网络上有一篇很火的日志《博士毕业的去向》,将博士生毕业去向分为7种,其中,大多数是高校任教,俗称“青椒”。论待遇,一流学校“工资2000元以下,讲师待遇,不安排配偶工作,生活滋润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万~4万元”;三流高校“房屋补贴5万~20万元左右,越差的学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来了直接给副教授待遇,生活滋润度勉强温饱,年收入4万~6万元”;三本与四流高校“房屋补贴20万元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税后6万~8万元,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博士为副高,生活滋润度最好”。论发展前途,“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无所有,三本与四流院校最滋润,但是职业发展最受限。”

  愿意直博的人越来越少了

  博士生毕业后出路不好,直接导致部分专业出现招生难,特别是愿意读直博的人开始减少。

  近日,在一所“985工程”大学,记者了解到,某文科院系连续3年来,7个人的直博名额竟都只有两三个人报名。而某工科专业的博导也透露,每年的博士招生已经成了自己的大难题,甚至需要“连哄带骗”。究其原因,“工科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本来工作就好找,聪明能干的学生都直接就业了;留下做科研的都不是聪明人,只有一些实在找不到出路的硕士选择留下,或是其他较冷门专业和二三流学校的硕士前来报考。”

  当问及几名学生为何不选择直博时,学生们给出的回答,很多都是迫于经济压力。

  “博士太穷了。”学历史的小张本科毕业后又硕博连读,选择了专业里顶尖的博导作为自己的导师。她帮导师做的事情往往是整理资料,输入电脑,查找档案,报酬却是分文没有。“没办法,导师好不容易才能申请到一个项目,社科基金钱少,数年的项目往往只有一二十万,自己都不够用,哪还会给我们发工资。”

  2010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调查显示,51%的博士生读博的一半以上费用需要家庭支付,奖助学金、助研收入、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亲友借款等方面的来源十分有限。

  孙白(化名)的专业是英语,她接到的任务往往是翻译,价格是1000字50元。“翻译得头晕脑涨,但老板的活儿又不能不接。”为了养活自己,她在外面接了不少兼职的活儿。

  导师忙着拉课题 博士生成科研主力

  除了就业难,博士生在读期间的生活状态也令很多人对读博望而生畏。

  复旦大学的博士钱易(化名)用“白天开会,晚上三陪”来形容自己的生活。除了在实验室搞科研,她还需要帮大老板和小老板接待应酬,应付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打杂,报销发票,甚至还要帮老板带小孩,而每个月的收入却只有1000余元。

  2010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光礼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披露,60%的学生认为,他们承担了导师课题一半以上的任务;有些导师的横向课题100%由学生完成。作为博士生培养的主要形式,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每月交流5次以上的不到5%,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从未与导师交流过,有人甚至从入学到毕业没有见过导师一面。

  对于学集成电路的博士生小刘来说,这段描述对工科生最为贴切。他们从读博开始,就跟了一个“大老板”,这个导师通常一个学期过去也见不上一面;更多的时候,他们跟着“大老板”分配的“小老板”,在实验室里干活,还要带硕士生做实验。

  “大老板专业拉皮条,小老板分配任务,博士生带着硕士生做科研”,是实验室的运行状态。并不是所有导师都能拿到课题,小刘说,“老师没课题,组里没设备,3年没文章,是常有的事。”因此,通常是“大老板”搞到了课题,做不过来,如同承包工程一样承包给“小老板”。

  对于博士生成导师廉价劳动力的现象,教育界早有关注,媒体也屡屡报道,但却改变不了现实。“没办法,大家都要靠课题生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博士生说,“所以,我经常劝那些师弟师妹,一定要在硕士毕业时找份工作,千万别把读博士当成就业的避风港。”

关键词:博士后流动站成就业中转站 部分专业招生难
推荐查询: 人才招聘会     |    最新阀门水泵企业招聘    |    最新人才信息    |    就业动态
  相关链接 更多>>  
对不起,没有暂未找到相关链接。
该评论将记录评论者的IP,请勿发布与国家法律或相关规定不符的言论。
您的大名: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请点图片刷新。
 
 
   热门文章
   资讯搜索
所属栏目:  
关 键 字:  
  搜索
更多>>  
·毕业生找工作莫忘“三方协议”
·招聘季:如何降低应聘者面试爽约
·职业规划才是就业的根本
·毕业生求职:不做“必剩客”先跨“
·文凭热”蔓延职场在职硕士5年增4
·向戴尔学面试技巧:让求职者夸夸
·hr如何拒绝招聘关系户中的废柴
·别做不被聘用的13类求职者
·求职兵法:教你如何把求职变成谋
·来自人事经理的忠告:面试把握三
·求职必定胜出的七个态度切勿急功
·九种最不健康的求职者心态
更多>>  
·欢呼人才普惠制时代的到来
·让每个人的求职机会都平等
·浙江省温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
·人才蜂拥而至!企业家蜂拥而至!
·十大就业前景可观专业排行榜机械
·江西千方百计助2016年高校毕业生
·互联网行业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
·2015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幕
·四方电气2016校园招聘圆满收官
·就业提前“冲线”,怎么看?
·人社部:我国迫切需要大批技能人
·职场迎来跳槽季职业发展是主因
版权所有©中国泵阀网 2000-2017  中国泵阀网:阀门网水泵网 备案/许可证号:浙ICP备10210743号-3
客服热线:0577-67986511 12315消费维权电话:0577-67986522
业务咨询:0577-67986533 传真:0577-67986500
技术支持:中环信息  服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