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职场新人入职手册
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90后”大军正大步迈入职场,因为他们的出现,2012年,被称为“‘90后’入职元年”。新一代的人有新的观念,新的作为,一举一动颇受各界关注。“90后”入职究竟会在激烈的碰撞中“翻江倒海”?还是在严格的规章下“最终妥协”?在“90后”初入职场之际,他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其面临的职场生活迥异,入职感受也完全不一样。一起来看看这些“90后”职场新人的表现吧。
快消行业:销售业绩是挑战
晚上八时,小许还在超市上班,超市信号不好,每讲三五分钟就断一次,记者连拨了7次才完成对小许的采访。
小许,1990年出生,今年从职业院校毕业,进入一家知名的快消品公司做销售,入职刚刚一个月。他的工作内容有三项,一是门店,也就是和超市联系,包括搞活动,赠奖品等,这是他大部分时间的工作场所,我们也是在超市找到他。二是促销员,门店的促销员归厂家和超市双层管理,这些促销员的心态是否好,态度是否积极,小许都要过问。最后一项是团队管理,作为一个区域的产品销售,他要招募促销员,还要把公司的政策传达到每一间门店的促销员。
小许的工作“既自由,又辛苦”。销售工作意味着时间自由,不用朝九晚五,但跑起业务来也很辛苦,尤其是一些新开的门店需要自己去拓展。
销售业绩是最大的挑战。小许所辖的一间月销售额在20多万元的门店,目前下滑到5万元,很有压力,小许要找出原因,然后拿出对策。经过分析,小许认定业绩下滑的原因是特价优惠取消和商品陈列取消带来的结果。为了扭转下滑趋势,他提出了重组促销员队伍,提供支持营销,与门店沟通周日做地推等办法。
医药行业:加工资就要考试
吴同学也是1990年出生,今年从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毕业后,在白云区一家连锁药店做店员,虽然毕业才二个月,但她实际的工作时间已经长达一年二个月。因为从去年7月开始,吴同学就在这家连锁药店实习,后来转为正式员工,一直干到现在。
店员的工作看似波澜不惊,但药店总有一套办法让店员“动”起来,那就是各种各样的考试。药店规定,实习生通过三次考试,就可以转为正式员工,正式员工有不同级别,分别是店员、高级店员、领班、店长、经理、区域经理,每个级别都是考试上去的。工作一年多的吴同学目前是高级店员。
药店的考试可不是说着玩的,题目有选择题、问答题等,内容有药品的价格、用法、攻效、搭配等。如果考试得了满分,公司会加奖金和表扬,如果考试不及格,就要扣工资与奖金。吴同学说,大家都怕考试,都毕业工作了,还要像学校一样背书、记东西。
店员工作每天8小时,两班倒。吴同学说,做店员,也有压力,每天做什么,都要设置目标,每天的目标是多少,达到了多少,都有任务要求。有时为了完成目标,会有针对性地向顾客推销某种药品,这种行规让吴同学不太乐意接受。
证券金融行业:第一次拿工资以“透支”告终
8月份,“90后”职场新人领到了人生的第一份薪水。一项调查发现,只有0.8%的“90后”职场新人“首薪”够花,51.6%的职场新人“首薪月光”,25%的新人还在继续“啃老”。
1990年出生的小王目前任职于一家证券公司。小王的第一个月工资到手2200元,家底殷实的他似乎对于薪水多少不以为意。他告诉记者,第一个月都在接受入职培训,因此薪资可能相对较少,但之后的工资收入会随着客户及业绩的增加而增加,估计到手能拿到三四千块钱。小王第一个月工资主要花在了购买服饰、就餐、聚会上,“买了套西装就花了2000多元,好在是刷信用卡,等于要用两个月的收入来还款,工资卡上的钱都用在吃饭、聚会上了。”和许多“90后”一样,小王第一个月的工资以“透支”告终,好在之前实习时有些积蓄,收入水平目前并不高的他仍然能勉强自立。“我会买些面包、水果回家,但并没有交饭费给父母,他们也不缺这点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建议“90后”职场新人应制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新入职时薪资普遍偏低,不能一味追求时尚、超前消费,而是要有和收入匹配的消费观念。
教育行业:这个行当也不好混
电话营销承受能力要超强
小常,1990年出生,今年星海音乐学院毕业,目前在一家教育网站做电话营销。小常属于跨专业就业,而跨得会让人惊讶“你一个学艺术的大学毕业生,怎么跑去做电话营销呢”。
“打电话”就是小常的全部工作内容。在电话里,她要判断家长态度,了解学生情况、进行学科分析、给出针对建议,如果家长感兴趣,还要积极跟进,介绍网站产品,最好约上门见面交流,最后完成课程销售。
电话营销是需要心理承受能力的。“有的人,一报公司,立马就挂了电话;有的人,会直接问,你想干什么;好一点的,会说:‘我现在很忙,或我现在在开会,过会儿再说’。这种情况,我们过几个小时,还会再打过去,如果对方还是这种态度,说明人家真没意向。也有一些家长会对我们的课程很感兴趣,跟我们聊孩子的情况。”小常说,“刚开始还不适应,觉得不好意思,但后来产生了免疫,这个调整的时间需要两个星期,半个月就没有感觉了。”
电话营销也很辛苦,白天家长要上班,学生要上课,那就晚上打呗。所以小常上班的“黄金时间”是晚上六点到九点这两三个小时,有时一个电话能聊上十分钟,有时一分钟可以打上五个电话。作为“90后”刚入职的新人,小常说,业务是锻炼出来的,家长资源是积累起来的,着急也没用,慢慢来。
小女孩当老师不再任性
小孙是今年新入职的初中老师。对于从未上过讲台的小孙来说,第一堂课让她记忆犹新。为了第一节课,小孙足足准备了有两周。两周的准备让孙老师觉得信心满满。但是,第一堂课还是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9月3日,小孙踏入第一节课的课堂,“当时台下50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心情只剩下紧张。”忘词、有口头禅、PPT出错、被学生问倒……各种状况一起考验着小孙。“当时真的有点抓狂了,尤其是到最后的游戏环节,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整个班级快乱套了,连隔壁的学生都过来起哄。”虽然意外很多,但是小孙还是坚持上完了第一课。从第二节课开始,小孙就快速进步起来,“第一节课的时候,总是想把自己表现到最好,后来觉得这样的心态不对,课堂上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短短一个月,小孙发现,自己和以前不一样了。“任性”曾经是贴在小孙身上的标签,小孙告诉记者,她的家境不错,家里对自己宠爱到了极致,“只要我开口,我爸什么都会满足我。”家人的宠溺让小孙从小就很任性。不过,工作了的小孙,显然没那么任性了。每天,她面对的是比她更任性的孩子。“我意识到了自己角色的转变,我是个老师,他们这么信任我,我感觉到我的责任很重。”“很累很幸福。”这就是“90后”的小孙对自己入职一个月的总结。
不要向每个“90后”身上贴标签
个性张扬、追求自我、特立独行,“90后”往往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不服管、牢**多、自我为中心,“90后”入职又常常给人产生这样的印象。那么,这些标签与印象,在刚刚入职的“90后”们看来,又是怎样的呢?
快消行业的小许认为,这些标签要看什么人,贴在他身上肯定不太合适。小许是“90后”较成熟的一类人,他的早熟缘于实习期间的磨炼。小许在广州读书,实习跟着一位师兄去了浙江绍兴,师兄放心让他去做,哪怕错了也不要紧,这样总比手把手教印象深,由于实习远离学校与家庭,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处理,考虑问题更周到。实习期间锻炼出来的能力,帮助了他打开入职场局面。
教育行业的小常认为,这些标签要看面对什么人。“90后”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父母面前撒个骄也没什么的,但面对客户,就要另一种态度,新人入职,要有自信,要有底气,不能让环境来适应自己,要自己去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