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频繁,每天都有很多各种的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或有中国代表团参加,翻译市场也随之火爆起来。在北京,翻译行业被称为日进斗金的“金饭碗”,在人才市场需求方面市场缺位比较大。
据了解,翻译人才中从事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口译才在国内市场更是供不应求,需求量非常大。
交传和同传人才需求凸显
业内从业人员王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高层次的翻译人才需求加大,相应的高级翻译人才相对比较难找,尤其是交传和口传人才需求日益凸显。根据非官方的从业人员统计,全国同声传译的从业人员数目不超过500人,北京的同传从业人数占到1/3的比重。而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城市有一定数量的同传,其他城市则非常稀缺。而从翻译领域来看,目前化工、汽车、石油、医疗行业的口译人才十分抢手。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专业口译是最高端的口译,包括法庭口译和会议口译。法庭口译,随着国际诉讼、仲裁事务日益增多,对法庭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法庭口译译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对法律知识也有较高要求。会议口译,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技能。从行业特点来讲,交传和同传的区别比较大。交替传译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谈判、会谈、交谈时的现场翻译,各种场合的演讲、讲话或参观访问时的介绍等即席翻译。而在国际研讨会、国际大会、国际组织的年会等各种会议上通常采用同声传译。
进行交替传译时,讲话者每讲几句话或一段话就会停下来,让译员进行翻译。在外事和商务活动中,这种翻译方式主要用在中外领导人、中外商务代表进行会见、会晤、会谈、对话、磋商、谈判、交涉及参观访问等场合。现场翻译时间紧,不给翻译斟酌的时间,这就要求翻译反应快、语言水平高、语言转换能力强。同声传译是指举行国际会议时,在发言人讲话的同时,由译员进行传译。发言人不间断地讲话,译员边听边译。由于会议口译对于翻译人才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因此真正优秀的交传和同传人才一直是行业内的“香饽饽”。
从业人员日进斗金有前提
在很多人眼中,翻译行业是日进斗金的行业。根据了解,在企业从事行政助理兼翻译的人员月薪可以达到6000~8000元,大使馆的翻译人员月薪在8000~1万元,做到非常专业的会议口译,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日,可以达到顶级的同声传译收入在5000元/日,有的甚至达到1万元/日。每年4、5、6、9、10月份是会议的旺季,从事同声传译的工作人员每个月要进行10~15次的会议翻译,淡季会议翻译的数量则在5次左右。
不过,“金饭碗”不是人人都捧得。从事20多年翻译工作,北京新东方翻译项目组负责人杨军对此体会深刻,“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口译,最为重要的不是语言水平而是行业背景。口译在中间传话,如果不具备对会谈领域专业知识、行业背景的了解,是无法做到精确有效。在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基础上,译者常常要具备一个或多个领域的知识,如航空学、化学、人工智能、力学、会计学、国际法、医学或农学。其次才是双语的熟练,沟通能力极为重要,从职业感觉来讲,翻译需要自律,应该给人一种信赖感而非模式。收入也要经过竞争,百里挑一才能达到。”
从事多年同声传译的王先生则告诉记者,“一个会议,通常要有2~3个同传,15~20分钟轮换一次。翻译过程当中,精神要高度集中,劳动强度非常大。翻译到位的前提是会议前要对背景有大概的了解,翻译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有多年同传经历的姜浩先生告诉记者:“作为同传,每天都要学习,每个会议都是一个行业领域的商榷,与会人员都是专家、精英,提前需要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前的工作量比较大。”
在翻译领域,口碑极为重要。对于一个想在此领域长期发展的从业人员来讲,口碑就是EVERYTHING。即便是“身经百战”的翻译,每次进行现场口译的时候也有如履薄冰之感,对于从业人员的挑战非常大。同时,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也是一个翻译所需要具备的,加之行业领域的细分和会议内容外延的扩大,翻译人员还必须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翻译在职培训呈现空白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口译人才很多毕业于国内外语院校,虽然外语专业人数众多,但只有特别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做口译。有趣的现象是,市场上不少口译并非来自名校,有的甚至不是外语专业,而是自学成才。对英文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说,成为口译的捷径是考入商务部、外交部等国家部委的外事部门,或直接进入外企、国企的国际合作渠道,经过短期培训后,从事交传和同传的工作。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培训机构,主要针对学生,教给学生一些翻译的入门法、提供一些行业领域翻译的方法和素材,可以帮助学生省去很多时间去整理这些领域的翻译技巧。而目前翻译领域的在职培训仍然呈现空白局面。在细分的行业领域和日新月异的科技面前,在职的翻译人员十分需要不断充电,需要专家“打包”整理行业翻译信息,研究口译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及时进行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
从业者感悟
“翻译是缺憾的艺术”
●讲述人:杨军
小档案: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陆军上校。曾在国防部任20多年口译、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曾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深造,现为北京新东方学校翻译项目负责人。
最初学外语实在是无心插柳。小时候,我酷爱国球乒乓球,誓在小小银球上有所作为,打了N年渐渐发现不是这块料,转念一想,“外语学好了没准能做个国际裁判,能天天看别人打球”,于是投奔英语门下。
1986年,我来北京出差,正逢美国国防大学校长在北京演讲。这是美军高级将领在我军讲台上的首次亮相,台下前排就座的有不少抗美援朝的功勋将领,双方的气氛算友好,也算较劲,在双方斗智的提问阶段,美方带来的翻译竟然当场卡壳了。我一冲动就上台救场,没想到上台容易下台难,一干就是20年。我热爱口译,它的主体是跨国合作和跨文化交流,一个好的翻译是润滑剂。不过,即便是再好的翻译,也有缺憾,翻译只能瞬间完美,大多数时候它是缺憾的艺术。
很多人说翻译是个苦差事,但在我的概念里,翻译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尽管味苦,但我喜欢。有时候头痛,一做翻译就好了,人生苦短,游历为先,20多年来,我跟随老首长走遍了全世界,领略了各种风土人情,走进了多少巨人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翻译充满乐趣、充满挑战”
●讲述人:姜浩
小档案:多年从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工作,为很多高规格、高难度的国际会议提供过翻译服务,涉及石油、汽车、IT、化工等众多领域。
2000年,我还在大学当老师,当时有朋友介绍我去会议进行翻译。一场会议下来,感觉很好,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之后做同传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不少同传都是从交传走过来,一开始做交传,有了丰富的经验之后就可以考虑做同传。
同传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一场会议,与会人员都是专家、精英,如果翻译对领域丝毫不了解,很难做好工作。尤其是石油化工方面的,要有一个提前的准备。做同传,主办方一般在会议前半个月或者前10天为同传提供资料。但是,很多时候,这种配合不够,资料不全面、准备时间不充分是经常有的事情,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资料,只能进行无稿同传。
即便会遇到困难,在翻译的过程中还是非常愉悦的。通过这些会议,一些专家、精英,可以让我了解不同领域,汲取到很多知识,我十分热爱我的职业。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翻译行业,我想应该是充满乐趣、充满挑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