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人们在说谎的时候会自然地感到不舒服,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是否表现得忐忑不安或者目光飘忽来判断他是否说谎呢?如果一个人谈话时眨眼不多,吱唔却不少,声音带点颤抖,眼瞳变大,下巴翘起,神经过敏的样子,你会认为他在说谎吗?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对说谎者判断的误区,事实并不如此。一起来看看心理学是如何告诉我们检测谎言的吧。
识别谎言是一件极之困难的事。研究显示,这好比碰巧运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造成这种情况,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有太多错误的说法干扰着“怎样识别谎言”这个问题。
从事心理学工作多年,也曾与警察会面沟通而进行过研究,Aldert Vrij跟他的同事,为哪些是撒谎的暗示、哪些不是,提供了指导。(Vrij, 2006).
首先,我们要推翻那些错误的说法。
1.人们以为,撒谎者都会表现得忐忑不安或者目光飘忽,事实上并不是的。然而这种错误的说法,竟然还当一回事地仍然记述在警察工作教育手册上。
2.甚至关于撒谎的研究,就算是最著名的,也不见得研究结果有多好。谈话时眨眼不多,吱唔却不少,声音带点颤抖,眼瞳变大,下巴翘起,神经过敏的,这些表现不再是说明对方在撒谎的有力证据(当然,因人而异)。
3.面对亲密的朋友或者拍搭,我们更难检测出他们是否在撒谎,因为我们习惯相信他们,同时也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错误的说法怎么来的?
一是我们被流行文化严重影响了,二是我们自以为撒谎就会有这些小动作,事实并不是。
因此,在处理这些错误的说法时,什么样的心理学研究能告诉我们怎样检测谎言?
1.人的不同就是关键。
同样的行为,发生在某些人身上时会被视为诚实的表现,但发生在另一些人身上时,得到的评价就不一样了。这种现象不会告诉你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例如,内向或者社交能力强的人,总会让人们觉得他们有可能在撒谎,尽管他们并不是!解决办法就是要对比。在真相面前,谎言很可能就不攻自破。
2.细微的动作。
对谎言敏感的人可以通过细微的脸部表情察觉到谎言并作出防备。问题是,那些破绽十分细微,很难被发现。
3.声音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有证明说,通过声音变化来检测谎言会更加容易。而眼神则相对容易受人体控制,尤其当对方故意不跟我们有眼神接触时,想通过眼神来检测谎言就更难了。
4.靠直觉。
人们靠直觉可能会更好地检测出谎言。自己私下猜测的或者无意识的推理比有意识有目的的可以更加有效果。
5.撒谎是一件很难的工作。
撒谎对人有很高的心智要求。因为当受到巨大沉重的压力打击时,撒谎者没有出众的承受能力,谎言很容易就会被识破。
下一次,当你被误导,以为自己的拍挡就绝不会对你撒谎,而那个表情紧张的办公室同事会时,先停一停想一想。从理论心理学角度对撒谎进行的研究已经清楚地显示:错误的说法到处都是。检测谎言是一套讲求细致灵活的艺术,要求尖锐的判断力,以及上面提到的五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