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连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结构化面试,应聘者主要都是应届的毕业生。招聘的岗位虽然不是很高端,但是要求很高,尤其要求这些人要具备结构化思维能力、强大的抗压力和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的面试安排了五轮,每一轮用不同的方式考察应聘者的各方面能力。
首先,给应聘者一周多的准备时间,要求他们完成一个比较复杂和前端的案例分析。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讲解,可以看出应聘者的一些外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可以考察应聘者对待问题的态度、思路、是否有调查研究、是否细致周全。这个环节初步筛选以后,剩下的就是对这个行业确实有兴趣和有所了解,并且具备基本素质和准备的人。
之后的几轮将比较挑战。我们会安排无领导小组讨论、多对一的面试、以及案例讲解的环节。在这些面试环节里,考官不断地给应聘者提出各种问题,设置各种挑战,从而观察和考察应聘者的反应,以及应聘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试的过程中,作为考官的我们都是有感情的,看到一些来自外地,或者充满期盼,或者十分希望入选的人员的种种举动,我们还是会感动、会不时闪现恻隐之心,但是只要经过一点时间的思想斗争,我们的这份不该有的想法马上就消失殆尽。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份工作都不是凭良好的愿望就能完成的,我们设计出这样复杂而全面的面试流程,目的就是看看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是否合格。有一些人虽然满心向往,可是他的确不具备所需要的能力,这样的人招进来于谁都不利。对于公司来说,新来的人不能胜任岗位,对于个人来说,在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的时候,他所受到的煎熬将是难以忍受的。而且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端对人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知道他不适合这个工作还要勉强的话,那么很可能浪费了他大好的时光去做一件他不擅长的、或者无法做好的事情,待到认识到这些再重新开始,这样对他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
面试的时候,其实是各取所需。公司要找到能够胜任工作,能够创造价值的人员,应聘者是要了解公司,了解岗位,同时了解个人的适合度,在找一份工作的同时,更是开启一份职业的天地。因此,对于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是不宜勉强的。
也有很多这样的教训了。一些人一厢情愿的认为某个岗位就适合某个人,因而想方设法劝他接受,在他痛苦地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仍然无法进入角色,仍然还是只能选择离开,重新开始适合自己的职业。
因此,作为面试者不必对公司抱着必须入选的态度,更不必落选了就责怪公司,或者怀疑个人的能力。真正专业的公司和面试人员是会正确对待面试和聘任人选的,落选的原因不代表公司对个人的成见,更不代表个人能力的欠缺,只是说明并不适合。也碰到一些面试者,表面的条件即已经无法胜任了,可是他一定要面试,在面试没有通过的情况下,他表现出很不成熟的一面:摔东西、对面试官言语嘲讽、甚至看出一些攻击的意思来了,这个可真叫人遗憾啊,任何一个人,这样一点承受能力都没有的话,他的职业生涯将很难进展。面试的过程中,双方都应当各取所需,适合的将是双赢的结局,不适合的,那么放他去寻求他的双赢。
人生的选择,只能是对的,因为没有机会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