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后宰门菜场对面,有一家包子店,每天早晨7点到8点,店门口总会排上长长的队伍。附近居民说:“他家的包子跟别人家的不一样,肉包大,肉吃起来有嚼劲,我们常买。”凭着周围居民的口碑,16年来,包子店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经过多年的打拼,老板也在南京安了家,还买了两套房子。
夫妻俩包子摊闯天下
包子店的老板郭廷飞和老板娘纪莉平都是安徽人。1990年,他们先后来到南京,刚开始在饭店、食堂里打工,后来夫妻俩决定自己在江宁的路边练摊卖包子。
“那时我一天打两份工,是我们夫妻俩最辛苦的日子。”郭廷飞回忆说。每天早晨4点,天没亮就起床,“早点起床,就是为了能早点儿发面,这样包子的口感更松软。”郭廷飞说。早晨6点,他们就把做好的包子送到江宁的市口路边,上午8点前,郭廷飞把包子摊交给妻子,自己还要赶到单位食堂上班。晚上下班回家,郭廷飞都累得脱形了。
“那时候每个包子卖5毛钱,一天卖10笼包子能够挣20块,一个月就能挣600多元,再加上食堂上班300多元的工资,一个月能挣1000块。”郭廷飞回忆说。十多年前,他们夫妻俩一个月能挣1000块钱,让那时候的同乡们刮目相看。
一天卖掉5000多个包子
凭借着勤奋和多年来的积攒,1996年,23岁的郭廷飞和妻子接管了后宰门地区一家饭店的面点部,并给这家店起名“四红包子店”。十六年来,经历了非典惨淡经营,原材料价格波动,郭廷飞的包子店一路走来,成为后宰门地区许多居民喜爱的早点铺。
“每次路过郭师傅的包子店都看到蒸笼堆得高高的,成了这里最显眼的招牌。”家住在富贵山小区的汪大爷说。“我最爱吃这家的大肉包,大清早来买包子,我常常要排队。”
“现在店里有400多个竹蒸笼,每天要蒸5000多个包子,一天要和300多斤面。而店里的帮手也达到了9个人。”郭廷飞说。除了做包子,郭师傅的包子店还增加了馒头、烧卖、发糕等,并能订做寿桃。
捏包子走出了致富路
“舍得给顾客吃,顾客才愿意来吃。”谈到包子店的生意经郭廷飞说:“就拿肉包来说,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己的配方:肉包子的原料都选用了猪腿肉,面都是选用的高精粉,每个肉包的重量控制在二两三至二两四,包子皮和肉馅的比例要求是2:1。”
十多年来,每天早晨5点多开门,晚上7点打烊,郭廷飞那热乎乎的肉包、菜包,变成了致富的金饽饽。2002年,郭廷飞在南京的富贵山贷款买下了50多平方米的房子,不到十年时间,他一家又在包子店旁边盘下了120平方米的大户型。
说起为什么买房,郭廷飞说,一是想圆了自己的南京梦,还有一个就是为了一双儿女。为了能让两个孩子在南京安心读书,夫妻俩商量决定,买房将孩子的户口迁到南京来。“现在儿子每次考试基本能在班级前十名。”郭廷飞骄傲地说,“只要孩子能好好上学,我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