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吃什么?”
这几乎是每个人一天中要思考的第一件事情。早餐是人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早餐应该吃得可口些、营养些、多样化些。但是如今在路边摊解决自己的早餐,却成为很多沈阳人的习惯。
看似不起眼的早餐,其背后却有很大的经济利益,业内人士透露,早餐的利润可达40%—60%,而大饭店的一个菜品的利润才30%。据记者了解,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保证市民方便就餐,今年沈阳市政府再一次推出早餐工程,其中一家示范企业年内就将在市内五区设置早餐网点500个,网点的形式以可移动早餐车为主,主要分布在主要街道、医院、学校、公交车站及部分居民小区。
调查:沈阳人的早餐吃什么?
沈阳人的早餐吃什么?沈阳人的早餐来源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在调查中,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并记下了一份市民早餐食谱。从这份食谱可以发现,这20位受访者的花费在2元到10元之间,不过,他们普遍认为“早餐价位在2元至5元之间最合适”。
而据沈阳市某早餐工程示范企业的市场调查显示,人们对早餐的形式一般分为四种:一是简单地加热头天晚上的剩饭;二是购买街边的果子加豆浆;三是自己在家做大米粥配咸菜;四是到早餐店吃一顿营养丰富的美味早点。在这四种方式中,第一种要占到50%以上,后三种的比例则分别为30%、10%和10%。
据了解,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便利店已经开始销售各种早餐了,虽然这么做引起了众多餐饮企业的不满,并意图通过政策来对其限制,但由于便利店卖早餐的贴近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根据广州市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早餐目前成为便利店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占据每天销售额的29.5%,接近三成。
走访:黄金地段的“黄金早餐”
在对话了部分市民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沈阳早餐市场,记者走访沈阳的部分黄金地段。
三好街:被路边摊包围的沈阳“硅谷”
沈阳三好街被人们喻为沈阳“硅谷”,这里也是沈阳众多白领的“栖息地”之一。本以为这里的早餐该是比较讲究营养和卫生的,但记者在这里走访却发现,路边摊竟大受欢迎。这里路边摊上的早餐非常丰富,鸡蛋饼、烤冷面、鸡蛋灌饼、豆浆、牛奶、茶鸡蛋应有尽有,但食品安全问题是否有保障呢?让人不禁担心。
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位正在买早餐的赵女士,她说:“我的早餐基本都是到单位吃,有时也不吃。三好街一带的早餐品种很多,想吃什么都有。但是这路边摊的卫生确实不让人放心,自己有时吃完也会拉肚子。”
总统大厦周边:吃顿早餐要花20元
这里紧邻沈阳马路湾、太原街,高楼林立,为商务写字间集中区域。那么,这里的白领又能吃到怎样的早餐呢?
这里的街边早餐摊点相对比较稀少,但快餐店非常多,也成了附近写字间内的白领就餐的主要地点。一位刚从快餐店走出来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基本每天都去附近的快餐店用餐。这虽然比路边摊卫生,但是花费较贵。李先生表示,他每天早餐都要花费2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光是早餐钱就要花费近千元,绝对是个不小的开销。
因为附近有个高校,有的白领偶尔会选择去高校“蹭饭”,一来是比较卫生,二来是学生食堂很便宜。
市府广场周边:电话订早餐渐成习惯
这里有政府机关、有高档商场,还有数家银行。这里的白领从事着让人羡慕的工作,可他们的早餐是否也一样让别人羡慕呢?
在附近大厦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周围的洋快餐是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其实,我们不太愿意吃洋快餐,主要是因为吃不惯。豆浆、油条、包子才符合我们的口味。附近也有几家小吃部,所以有时我们也会打电话订餐,但是有时也会尴尬,毕竟在办公室吃那种东西不太合适。”
青年大街沿线:被抱怨的昂贵早餐
这里属于沈阳金廊沿线,又是CBD地区。附近的白领不在少数,按理说这里的早餐相对来说应该比较好,可是记者走访一圈却和人们想像的有些许的差别。
与市府广场一样,这里的早餐店、路边摊基本没有,快餐店却是不少。记者转了一圈发现,在附近工作的白领大多数还是选择去快餐店吃早餐。一位在附近工作的女白领和记者说:“同事一般选择在家吃点早餐或者干脆不吃,单位周围的快餐实在是太贵了,偶尔吃两顿还行,天天这么吃实在是吃不起。另外,随着天气转暖,也有部分白领会从家带些早餐去单位吃。”
观察:无证摊贩“雄踞”的市场
在调查走访中,记者发现,沈阳的早餐市场,虽然有“正规军”在战斗,但大体可以称得上是无证摊贩在“雄踞”市场,也就是说,是没有营业资格、没有卫生许可的他们,在为大多数沈阳市民提供着每天最重要的一餐。
在营业模式上,这些无证摊贩分布广泛、竞争激烈。一方面,他们为市民提供着便利,而另一方面,他们确确实实地影响了市容。另外,由于没有任何规划可言,许多销售地点都有数个无证摊位在揽客,所以竞争异常激烈。而且,被查处成本很大。
在销售的食品上,大部分无证摊位的食品单价一般在2元-5元之间。由于这些无证摊位除了食材成本外,几乎就没有其他的支出了,因此这让他们在价格上要比其他营业方式占有绝对优势。然而,由于大部分无证摊位是在露天的街边经营,而且食品制作的时候是非封闭的,所以食品卫生难以保证。
关注:微利制约下的“早餐工程”
沈阳的早餐市场被无证摊贩霸据,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情。但据记者了解,为了解决市民的早餐问题,早在2002年,沈阳市政府就启动了“早餐工程”。
2003年,“早餐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经营早餐的单体店、连锁店的营业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增加,例如以经营豆制品为主的永和豆坊早餐连锁发展到了21家;老四季抻面完成了9家分店中3家的标准化改造,发展势头强劲;慈怀斋、岩名火勺和三盛轩饺子等本地企业的早餐业务也在稳步增长。由于看好沈阳早餐市场蕴含的商机,诸如兰州、上海的一些外地连锁餐饮企业也来“抢滩”沈城的早餐市场。
2003年末,沈阳的“早餐工程”进入最辉煌的阶段,全市的早餐示范店从上一年的30家发展到60家;100个社区建立早餐供应网点。
但是由于品种单一,利润低,早餐工程随后进入了瓶颈阶段,一位某餐饮品牌店当年早餐部的负责人明确表示,“利润太低了,按照成本核算,许多佐餐小菜几乎无利可图。早餐食品多是低价的简单食品,但人力支出很大,员工要从凌晨起开始准备,十分辛苦,投入和收入不成正比。”早餐经营的低值微利状况一直困扰着“早餐工程”,并成为其无法顺利推进的根本原因。曾经的慈怀斋、岩名火勺早餐店,如今在沈阳很难再找了。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沈阳市的早餐工程又有新动作:一家沈阳本土的大型食品企业已经开始了早餐投资,目前沈阳市政府已批准该企业为沈阳市早餐工程示范企业。这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沈阳市政府已经批准我们企业的早餐车计划,早餐车的网点一经最终确认将不再移动,严格按照市政府规定的位置摆放。早餐车上售卖的产品完全由我公司统一生产、统一配送,早餐车经营时间为每天早上5点半到中午12点。第一批早餐车有500辆,将在今年投放市场。”
算账:小早餐背后利润几何?
难道早餐经济真的没有利润空间吗?
记者在铁西区找到了一位多年经营早餐店的李女士,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真实的经历。
李女士说:“我是2005年开始经营早餐的,最开始是在早市,清晨5点开始,9点收摊,我当年的经营成本就2000元。后来收入稳定了,我就租下了一个门市。现在我在早市和门市两边干,如今就是靠着这两个早餐点,我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小康了。我在恒大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我老公去年还买了一辆本田雅阁。”
对于早餐的利润,李女士说:“我认为第一是以量取胜,第二是降低人工。我的早餐店就是经营油条、吊炉饼、豆浆、豆腐脑,外加小菜,我连茶蛋都不经营。油条、吊炉饼都是1.5元一个,利润在4角;豆浆、豆腐脑是1.5元一碗,利润在5角,小菜基本不赚钱。一个顾客的利润在1-2元,我的客流每天能在2000人,周末会更多。工人都是小时工,而且我和我老公都要亲自上,一天的利润在500元。说心里话,这是一个辛苦活,赚的也是辛苦钱,每天都是3点起床,特别是冬天,太苦了。”
当然李女士也表示,虽然辛苦,但夫妻俩天天开着小车“去炸油条”,心情还是不错的。
对于早餐的利润,记者采访了一位沈阳餐饮行业的业内人士,他说:“如今早餐的利润可以到达40%—60%,而且投入的资金非常少。现在一个投资1000万的大酒店[10.40 1.17%],一个菜品的利润才30%。但是就是由于早餐是辛苦活,所以很多投资者都放弃了。只要坚持,有了品牌和口碑,做早餐还是大有商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