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30多个证件硬是没聘上一家公司的普通网店运营人员。近日,这个遭遇求职“杯具”的大学毕业生被网友称为“证件哥”成为网络红人,《不看小心失业!招聘会上惊见最牛证件哥》帖子在天涯等网站转载,在求职艰难的当下,引发了网络关于“证件与求职之必要还是充分条件”的又一轮口水战。
考证族说
为自己就业积累筹码
“整个大学四年,我不是在考证就是在考证的路上。英语四六级、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会计证,今年暑假我们班上还有很多同学没回家待在学校考驾驶证。反正艺多不压身嘛。”长沙理工大学新闻专业学生常建新(化名)说,他考证考得有点“变态”不是特例,其实考证几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常态”。
记者在大学生群体中随机调查显示,100%的大学生都考过不同类型的证,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考证类型在5种以上。有些证,比如英语、普通话和计算机等证书,是大学生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必需门槛,不得不考。而为了就业更有把握,跟专业和就业相关的证书也成了大学生们热衷门类。这些证五花八门名目繁多,“你到大学校园走走,宣传栏上全都是考证的广告,有雅思、注册会计师、驾驶证、软件工程师……要什么有什么。”常建新说。
对于“证件哥”引发的大学生考证话题,有一位70后网友“随风漂泊”留言感叹:“我们当初就是一个毕业证,不照样走天下?”不过他的发言引来不少板砖。有不少跟帖表示,以前是工作包分配,现在是自己找工作,而且待业者甚众,说不必考证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金融专业的陈磊今年才大二,已投入到会计证、驾照、剑桥商务英语等考试中,陈磊来自益阳农村,“求职时没有人脉相助,只有实力相拼。考证其实主要是想为就业积累筹码、提升自己实力。”陈磊的理由也是记者在调查中所有被访者表述考证原因的第一因素。
今年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毅表示,其实像“证件哥”这样的求职失败很正常,“我们班有很多同学虽然不至于有‘证件哥’这么夸张携30多个证件上阵,但是都有过多证求职找不到工作的经历。”李毅表示,有时候证书虽然没什么用,但是说明大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求知精神。
求职成功者说
证书诚可贵实力价更高
在多数毕业生拿着厚厚的证件去求职却遭遇失败时,只凭一张毕业证的邱辉却在全国十大券商之一的中信建投证券公司找到了工作,邱辉是今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
“我学的是化工,但是兴趣在互联网,大学我花很多时间积累互联网运营经验,这也是我应聘时的独特性。老总没看我专业成绩和其他证件,就看上了我的特长和自信、口才以及亲和力。我现在在公司负责一部分网络营销工作。”邱辉说道。
多数大学生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点而同时又能为以后创造点资本,因而忙于考“基本能力证”,而邱辉却说“当时我也不知道要考什么证,但就想务实一点,从个人兴趣特点出发做出点什么”。已经找到工作和有明晰自我定位的他马上准备考证券从业资格证了。
不过像邱辉这样有底气的大学生好像并不多,“证书不是万能的,但是在这种就业压力下,没有证书又是万万不能的”成了大部分大学生考证族的奋斗经,经常拿出来念念,鼓励自己。
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说
更看重实际工作能力
为什么30多个证还打动不了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心?“那是因为很多证完全是靠培训费买来的。考试时划重点,过关很容易。证书的含金量自然低。”接受记者采访的从事“营养管理师”培训的业内人士孙先生表示,特别是资格证考试,有的证多家机构都在做,市场混乱,质量当然难以保证。这样的证拿出来,难得有几分说服力。这种说法也得到大学生考证者的认同。“考证总共花费一个月,学过什么现在都已经忘记。”湖南某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章同学告诉记者,学校为提高就业率会动员学生多考证,不过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
长沙经开区一家高科技环保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雷俊林表示,企业不看好大学生考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大学生来说即便考得一个资格证,也是理论大于实践,对实际工作的帮助并不大。“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看重这些证书的,它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持有者的能力,我们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其实很多单位都已经不看重应聘者那些证件,反而是主要看求职者有没有具备用人单位所提供岗位的工作能力。证书最多只是一个敲门砖,如果毕业生拿证书做文章而没有具备相当的工作能力,试用期过后也会面临被解聘的局面。”
提醒
大学考证要注意三要素
“考证”本身也是一种新的“专业+技能”的科学施教模式,是对当前高等教育中专业基础知识不足的有效补充,也是将大学生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有效衔接的体现,它最大程度上使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建议,大学生们在考证时应该从三点出发:一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二是从自己感兴趣、愿意从事的行业发展,或是跟自己发展相关的职业出发;三是要注意选择专业对口、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这样的课程才会既对求职有帮助,又能扩展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