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今年年初以来,南宁市多场招聘会场场爆满。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求职简历“注水”现象受到更多关注。“注水”简历不仅给大学生自身就业和用人单位选才设下障碍,也使他们的人品遭遇质疑。
现状:“注水”简历较为普遍
“同学,你原来在电科哪一家店工作?”近日,在广西人才市场一场大型综合招聘会的现场,笔者看到,南宁市某科技公司的面试官叶小姐在翻看一位男生的简历时发出疑问。
“好像叫顶×。”该男生迟疑了一下回答。因为该科技公司在南宁电子科技广场也设有店面,对那里非常熟悉的叶小姐听到此言后摇了摇头,客气地请该男生把简历带走。因为,整个电科并没有一个叫顶×的商家。
叶小姐告诉笔者,这份遭到拒绝的简历是一份“注水”简历,“像这样的简历,我今天已经收到了几份,只是‘水分’或多或少的问题”。
当日,笔者在广西人才市场遇到一位大学毕业后工作3年的女士。问及大学生求职简历“注水”情况,她认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并说:“以前我周围的同学,就有很多人往自己的简历‘注水’。”“我们宿舍4个人中,有两个人写自己曾经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可他们根本就不是!”南宁市某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小韦对此感到很气愤。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对“注水”简历表现出一种相当暧昧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周围同学的简历的确存在着“水分”;另一方面,当问及他们自己的简历是否“注水”时,他们又对此讳莫如深。
据了解,大学生往简历“注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故意夸张、大肆渲染,如把短期实习说成是长期实习,某个学期成绩较好,就说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这是最常见的现象;另一种就是无中生有,纯属造假。
溯源:为求职增添砝码的“无奈之举”?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要往自己的简历“注水”呢?
笔者近日浏览广西人才网时发现,广西人才市场在今年4月份共举办10场招聘会。除4月2日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外,参加其他9场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多半要求有工作经验,同时还有学历、年龄等的限制。
对此,一些大学生抱怨说,用人单位要求工作经验等硬性指标,而这又是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无法企及的。面对苛刻的用人单位,他们不得不极力包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