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0年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上周正式公布,上线、平均线和下线分别为16%、11%和4%。参照这一标准,企业可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增长水平,以及不同岗位人员工资调整幅度。然而记者走访发现,企业对于新公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反应不一,有些 “捣糨糊”,有些受困扰,有些较规范,当然也有的视之为“一纸空文”。
说起工资增长,归小姐颇有感触:3年前从大学毕业的她先后任职于4家民营企业。她坦言,自己待过的公司要么规模小效益差,要么还处于创业初期,员工工资都是老板说了算,公司对政府发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合同上写多少每个月就拿多少,至于何时涨、涨多少,4份合同都没写。”归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唯一一次涨薪还是因为所在公司倒闭,老板另开了一家,为留住老员工才动了“恻隐之心”。像归小姐一样大学毕业不久的员工并不太看重工资,暂时不涨薪就算了,可有许多老员工却因长期未涨薪而主动离职。
与部分民营企业“捣糨糊”相比,新发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却使不少外企感到困扰。“这几天常有员工找我沟通工资问题。”浦东一家生物医药研发外企的人事经理特蕾西告诉记者,按惯例,公司员工薪资调整在今年3月就已完成,可对比新出台的工资增长指导线,一些员工会觉得自己工资涨少了。据透露,该公司员工工资增长水平除了按照内部等级划分外,主要参照上一季度的个人绩效考核情况。此外,为使工资增长机制更客观,人力资源市场的薪酬调研报告、猎头公司的咨询意见以及近期CPI涨幅等都是重要依据。“有比较很正常,公司会参考政府发布的指导线,但自己制定的增长标准也很有说服力,员工一般能理解。”特蕾西表示。
国企执行工资增长指导线相对规范,一名国企人事处的负责人表示,企业即将调整员工工资,工资增长指导线是实现工资总额管理的重要手段。
对于企业间截然不同的态度,市总工会有关专家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工资标准缺少参照,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是指导收入分配的很好措施,但该标准不具强制性,具体情况要视企业效益而定,因此企业各自的反应就不同。
对于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有业内人士提出不同看法。中智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咨询经理杨冰表示,相比操作规范的国有和外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对指导线的重视显然不够,有关部门应当多根据门类和工种,制定更及时、更有参照价值的工资和工资增长标准,同时实施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指导线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