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状况:不毒舌就做不了职场节目的主持人?至少张绍刚是这样。对刘俐俐,他竟然形容对方“笑容狂浪”;吴铮真说想要做教育界的LadyGaga,也被他质疑:“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哗众取宠?”郭杰晕倒时,张绍刚的第一反应是揪住对方衣领,质疑道“你是在表演吗?”还有网友指出,在其他职场节目中,也曾出现过主持人说话刻薄的情况。
并非每个主持都是毒舌,比如《职来职往》的主持李响(微博)就很温情。“有一个从小练体操的小孩,小时候曾遭遇过家暴,父亲又自杀,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坚强让李响感动得快哭了,并用一些话去鼓励他。”在蒋宇看来,这是一种真实的情感流露。
想当年相亲节目最盛行的时候,为了营造节目氛围,台上牵手台下分手的情况不少。如今职场节目上成功求职者也不少,那他们是否也像当年的相亲节目那样,拿到求职推荐信也不过是所谓的“走过场”呢?采访《职来职往》宣传负责人陈晓晓,她告诉笔者,在《职来职往》每期节目播出的开始都会有短片对求职成功者做一个展示,虽然现在尚未有统计数据,但据她所知,已经有一大批很好的求职者在通过节目组找到工作的单位干得很不错。
通过这档节目成功求职的人已经不少。她很客观地向笔者介绍道:“可能每一场节目里求职成功的人数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是通过节目拿到求职推荐信的一些求职者,有一些已经在这些单位工作,而且还不错。我们节目不包办找工作,只是给求职者提供实习或者试用的机会,接下来能否成为正式员工,其实也是靠求职者本身的能力。”
在美国打开电视机,一圈频道转下来,大家觉得节目大多与国内电视上热播的那些似曾相识:十六个面试者竞争一个职位、求职者PK众考官、火药味儿浓郁的求职节目现场、言语苛责的评委和不服气的选手……同是求职类选秀,却一眼能看出差别,美国版的有冲突,却不乏理解和尊重,情理毕现,而中国版充斥着语言技巧和情景戏剧性,却显得过于情绪化和武断。而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电视节目中对求职者的横加指责已经成为了一种消遣。而我们又确实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尊重职场文化却又践踏职场尊严,崇拜青年创富者,但却轻视那些还充溢着稚嫩的年轻面孔。
在中国的职业秀场中,最容易看到的场景就是:几个道貌岸然的企业老总,高高在上地坐在龙椅上,他们手里握着决定选手生杀大权的遥控器,在现场威严感十足。而美国的职业类节目中,整个过程选手与评审坐着说话、平目而视,对等沟通,甚至为自己的去留激烈辩论。在基于平等的前提下,一切形式的争取都是被默许的。
就中美职场文化的差异而言,中国的求职者往往居于弱势。泱泱就业市场,何愁寻不到人才。而在美国,为了吸引人才,公司可以替新晋职员买房子、置乔迁费,甚至解决其一家老小的保险,而这都只是最基本的福利。美国职业文化中,给予人才最基本的尊重,无论是在日常相处还是薪资待遇上,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此来看,中国目前求职类节目中所充斥着的各种对选手的轻蔑和傲慢,也不难理解了。
也如同中国现在位于风口浪尖上的“毒舌”评委们,在美国职场选秀节目最先兴起的那几年,与其他较早兴起的选秀类型一样,刁钻、刻薄的行语风格一直为职场评委们所推崇。而近几年来,美国电视界关于“公益与良心”的讨论一直未止,美国的电视人认为,选秀类节目应该在娱乐之外,回归服务性和公益性的基本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当前《学徒》等一些成功美国职场节目身上看到,评语犀利的风格虽有保留,但评委与选手之间互动而出的真知灼见成为一档职场节目更赖以生存的基础。
谭小芳老师指出,《非你莫属》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这些年来,电视媒体上一些招聘节目,大多代表着一种陈腐的职场观,那就是老板或雇主高人一等,员工或劳动者是在低三下四地“求”职。一个“求”字,无论理解成央求、恳求还是哀求,都把中国人职场上员工和老板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披露得淋漓尽致。
台前状况:《非你莫属》里的BOSS坐在又高又大的龙椅里,一副傲慢、凌人的态度;《职来职往》里有个“犀利哥”叫马丁,他的评语毒辣伤人,比如“你不需要知道四个Q是否代表情商智商美商等等,你不需要去做一个练达的职场人。你只要知道四个O是奥迪就行了”,活脱脱是在讽刺对方是个拜金者。职场节目上BOSS的毒舌也延伸到了节目外,曾担任《花落谁家》节目嘉宾的一位老师在高校里面试学生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说:“你的简历虽然很厚,但我找不到重点”……
台前状况:还记得张绍刚质疑郭杰晕倒时的那句话吗?“你是在表演吗?”顿时让节目陷入大家都在演戏的质疑;《非诚勿扰》(微博)里那个说话嗲声嗲气、打扮出位的俞夏以广告公司传讯总监的身份亮相《职来职往》,节目中再次以犀利问题考翻应聘者,实在逃不脱为节目制造爆点的嫌疑;自称是“王宝强(微博)御用作词人”的李文宏在《步步为赢》上自曝“自己的老母亲要打十六份工养活自己”,从而掀起嘉宾骂战,瞬间吸引观众眼球……观众们问道:“这些都是敬业的托吗?”
谭小芳老师认为,“导演并没有对我们进行角色分配,都是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来点评。至于选手,都是从报名里挑选出来的比较典型的人,比如有人对自我评价太高,想帮他正确认识自己;有人身世可怜,节目组想给予他一些帮助,比如帮助其找工作改善经济条件;还有人可能在就业中比较迷茫,就拿到节目中来讨论。”
对如此多的职场节目,业界有什么看法?据采访了近来对职场节目关注颇多的圈内评论人舞美师(微博)。他说:“真正找工作的地方是网上、报纸上,职场节目只不过是按照找工作的流程来做一档真人秀,既然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娱乐也是其功能之一,职场节目完全没有必要掩盖自己的娱乐功能性。”在舞美师看来,职场节目真正的作用是反映在找工作中的问题,不同的人可以看到在职场中的一些矛盾、冲突,引起自己的思考。
在中国人旧有的观念中,求职者是必须仰视雇佣公司的。事实上,除了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中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招聘都是劳务市场买方占有绝对优势,人多而位少时,人的尊严已经被生存的压力完全覆盖了,急于生存的人们在为谋求一口饭吃而奔波时,想不到什么叫“职场文化”,也无从知晓“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