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实验: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两两结合,但是不能商量,各自在纸上写下来自己想得到的钱数。如果两个人钱数之和刚好等于100或者小于100,那么,两个人就可以得到自己写在纸上的钱数;如果两个人钱数之和大于100,比如说是120,那么,他们俩就要分别付给心理学家60元。结果如何呢?几乎没有哪一组学生写下的钱数之和小于100,当然他们就都得付钱了。
有这样一个笑话也能够说明同样的问题。上帝向一个人允诺说:“我可以满足你三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你在得到你所想要东西的时候,你的邻居将得到双倍。”于是这人开始提出自己的愿望,第一个愿望和第二个愿望都是一大笔财产,第三个愿望却是“请你把我打个半死吧!”这句话背后的心理活动是,如果把我打个半死的话,那么邻居岂不是要被“完全”打死?如果是这样,那么他从我身上赚到的“便宜”,岂不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虽然为此要被打个半死,但为了不让人白得好处,想想也是值得的!
社会学家认为,人们与生俱来有一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强。因此,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竞争,拼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即是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具有自我意识,都是寻求自我肯定的主体人。这就是管理学的第一定律-——主体人自我肯定原理,是管理学的根源,也是不和谐的根源。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同中国古代一句有名的话,精神完全是一致的:“食色,性也。”食是为了解决生存和温饱的问题,色是为了解决发展问题,也就是所谓传宗接代。
这不仅仅是人的本性,而且是一切动植物的本性。试放眼观看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哪一个动植物不具备上述三个本能?动物姑且不谈,只拿距离人类更远的植物来说,“桃李无言”,它们不但不能行动,连发声也发不出来。然而,它们求生存和发展的欲望,却表现得淋漓尽致。桃李等结甜果子的植物,为什么结甜果子呢?无非是想让人和其他能行动的动物吃了甜果子把核带到远的或近的其他地方,落在地上,生入土中,能发芽、开花、结果,达到发展,即传宗接代的目的。可见人的本性就是一切围绕着自己的需要和满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