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能节省时间成本,其次它可能对减轻你初到一家公司的焦虑和茫然很有帮助,让你更快融入集体氛围,减少犯错,以及带来更多好人缘和好机会。
谢立治就是这样一个细心的人。在刚刚进入纽约一家投资基金工作的时候,他发现周围的同事虽然在穿着上并不严谨-他们通常穿衬衫和马甲,不打领带,也不穿外套,甚至可能穿着牛仔裤-但走路的速度却非常快,而且时刻带着蓝牙耳机,边走边讲电话。这种现象和他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相符的:公司里同事之间很随和,管理也比较宽松,但做事时必须得严肃认真。
随后他工作过的巴黎银行总部则是另一种情况:办公桌上除了电脑没有其他的摆设,所有同事都是衬衫西裤的“标配”。很显然,这里工作流程严格,同事之间的相处也不会太随便。但毕竟是在巴黎,这里人人都更爱生活,所以即使巴黎中午并不休市,同事也会放下工作出去吃饭和午休。
再后来回国,谢立治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他很快发现这家有外资股东的民营公司的文化可能更像他在纽约的东家-同事的穿着半职业化,工作节奏也很快,但氛围轻松易相处。尽管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文化也慢慢开始偏向于流程化,同事们变得更严谨,制度流程也更复杂,但一开始的判断很准确,对他开展工作也很有用。
通常来讲,前台的环境和前台人员的工作状态,办公室的格局和装修风格,办公桌的摆设,还有员工的工作状态,甚至公司官网的风格,这些都是我们第一天走进公司就可以观察到的,以上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构成我们的判断要素。
在这样“知己知彼”的同时,这种观察和判断也能提醒我们检视自己的性格和工作习惯与这家公司的文化的匹配程度,以便我们可以及时做出调整,让自己更快地融入和适应新公司。
当然,这些毕竟是第一印象,属于小技巧,千万不能把它当成刻板印象,否则就真是弄巧成了拙。所以,更聪明的做法,还是把最初的观察和判断跟之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获得的新体会和新经验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了解,真正融入。